8 月 6 日杠杆软件,泰国政府正式批准修改采购中国 S26T 型潜艇合同,将原计划搭载的德国 MTU396 型发动机替换为中国自主研发的 CHD620 发动机。
这一决定不仅解决了项目因德国发动机出口受阻而陷入的困局,还标志着中国军工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次重要突破。
国产动力系统的成功应用,让中国潜艇出口的全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。
2017 年,泰国皇家海军与中国船舶重工国际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政府对政府(G2G)形式的潜艇采购合同,涉及一艘 S26T 常规潜艇,总价约 135 亿泰铢(约合 27 亿元人民币)。
S26T 潜艇基于中国 039B 型潜艇改进而来,采用先进的 AIP 混合动力系统,具备较强的探测与攻击能力,在竞标中击败了韩国、法国和德国的同类潜艇,成功赢得订单。
然而,项目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。按照协议,潜艇应搭载德国 MTU396 型柴油发动机,这款发动机被誉为"潜艇心脏",性能稳定且可靠。
然而,受欧盟对华军品禁运政策影响,德国政府于 2021 年正式拒绝出口该发动机,导致项目陷入停滞。
此时,潜艇的船体工程已完成 64%,泰方已支付合同金额的 77 亿泰铢(约合 15.4 亿元人民币)。
如果合同终止,泰国不仅无法完成军备升级,还需承担合同总额 80% 的违约赔偿,经济损失高达 108 亿泰铢。
面对这一困境,中国船舶重工提出了替代方案,使用自主研发的 CHD620 中速柴油机。
这款发动机专为常规潜艇设计,具备低噪声、抗振动、模块化维修等特点,核心性能直追西方主流产品。
然而,泰国方面对国产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性能存在疑虑,迟迟未能拍板。泰国皇家海军随后组织专家团队赴中国进行严格测试,包括 200 小时高负荷运行。
测试结果显示,CHD620 完全满足设计需求,同时具备更强的本地化适应能力和维修便利性。
巴基斯坦海军的成功经验为泰国提供了重要参考。巴基斯坦采购的 S-20P 潜艇同样搭载 CHD620 发动机,并已投入使用,服役表现良好。
这一案例为国产发动机的可靠性提供了实证支持。最终,泰国政府在现实利益和技术可靠性面前做出选择,批准合同修改条款,并将工期顺延 1217 天,以确保潜艇建造顺利完成。
此次事件不仅解决了项目的技术瓶颈,也打破了国际潜艇军贸领域长期存在的"动力首选欧美"的惯例。
长期以来,中国军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关注度低、认可度更低,主要原因并非技术落后,而是西方国家在话语权和市场主导方面占据优势。
泰国认可国产发动机的决定表明,中国军工技术已经具备与西方主流产品竞争的实力。
更重要的是,此次事件提升了中国潜艇出口的全球竞争力。除了泰国,巴基斯坦已订购了至少 8 艘 S-20P 潜艇,其他国家对中国潜艇的兴趣也在逐步升温。
西方国家对中国潜艇抢占市场份额的担忧正在加剧,这表明中国军工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扩大。
从技术可靠性到经济现实,泰国的选择不仅是一次务实的决策,也体现了中泰防务合作的进一步深化。
未来,中国潜艇出口有望在东南亚、中东等地区打开更广阔的市场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深化杠杆软件,中国军工产业在全球军贸领域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。
启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